
-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表示,由於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圍困引發了人為的饑荒危機,在其診所接受篩查的兒童中,十分之一營養不良。
- 以色列軍隊週二至少造成6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沙提難民營的23人和拉法臭名昭著的美國支持的GHF營地附近喪生的兩人。此後,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地帶進行了猛烈攻擊。
- 以色列軍隊還轟炸了黎巴嫩東部,造成12人死亡,並對敘利亞南部以德魯茲派為主的蘇韋達鎮發動了空襲,武裝團體正在那裏與敘利亞安全部隊發生衝突。
- 來自30個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正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會議,討論如何阻止以色列對加沙的襲擊及其對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佔領。
- 據加沙衛生部統計,以色列對加沙的戰爭已造成至少58,479人死亡,139,355人受傷。據估計,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中,以色列有1,139人喪生,200多人被俘。

近期事態發展回顧
-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 (UNRWA) 表示,由於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圍困引發了人為的饑荒危機,在其診所接受篩查的兒童中,十分之一營養不良。
- 以色列軍隊繼續轟炸加沙,造成至少6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沙提難民營的23人和拉法臭名昭著的美國支持的GHF營地附近喪生的兩人。
- 以色列軍隊還襲擊了黎巴嫩東部的貝卡谷地,造成12人死亡,並轟炸了敘利亞南部以德魯茲人為主的蘇韋達鎮,武裝團體正在那裏與敘利亞安全部隊發生衝突。
- 美國呼籲以色列對20歲美國公民賽福拉·穆薩萊特(Sayfollah Musallet)被殺害一事展開調查,稱該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穆薩萊特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被定居者毆打致死。
- 以色列極端正統的聯合托拉猶太教黨宣佈退出政府,這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造成了沉重打擊,使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議會中僅獲得微弱多數席位。
- 來自30個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齊聚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討論如何阻止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及其對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佔領。
.webp)
《國土報》:加沙 70% 的建築物無法居住
《國土報》關於衛星圖像分析和專家的評論:
加沙地帶的破壞程度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
加沙至少 70% 的建築物已無法居住。
拉法89%的建築物和加沙地帶北部84%的建築物被毀。
加沙城78%的建築物被完全或部分摧毀。
加沙建築物的毀壞工作是由以色列承包商在軍隊的監督下進行的。
以色列承包商對每棟被摧毀的建築收取約 5,000 謝克爾的費用。
以色列承包商正在努力擴大拆除區域。
照片:以色列定居者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村莊焚燒汽車



以色列與利用人道主義武器的殺戮
所謂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體現了以色列長期以來利用人道主義需求來壓制和消滅巴勒斯坦人的又一歷史篇章。在這一體系中,人道主義援助淪為了殺害饑餓無辜者、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
這一點在“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中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以色列將援助分發點設置在以色列軍隊部署區附近,並遠離居民區,從而迫使饑餓的巴勒斯坦人步行數公里,並在分發點附近長時間等候。這助長了他們使用無人機或無差別射擊巴勒斯坦人的終極罪行。
哈馬斯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25年6月開始發放援助物資至同月23日,以色列殺害了超過454名巴勒斯坦人,並造成3466人受傷。媒體記錄了在發放援助物資後,屍體與麵粉袋並排出現的場景,這一場景融合了戰爭中用於滅絕巴勒斯坦人的武器:殺戮、饑餓與圍困。一些組織發表聲明譴責這些行為,並宣佈拒絕與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合作。
半島電視臺研究中心發表了研究員哈姆迪·阿裏·侯賽因的研究報告,題為《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與以色列:對人道主義與政治關係的疑問》。該報告探討了以色列在加沙戰爭中對人道主義工作的壓制,及其所謂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將饑餓作為武器:以色列的黑暗政策
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利用糧食問題來實施犯罪,例如封鎖和製造饑餓。以色列在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1987-1993年)期間對巴勒斯坦人實施經濟封鎖,並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2000-2004年)期間實施更為嚴厲的封鎖,並於2007年起對加沙實施全面封鎖。隨著這些做法的持續,系統性封鎖政策的輪廓逐漸成型,其手段也在不斷演變。
在對加沙持續18年的封鎖期間,以色列使用了多種手段,例如控制過境點、將食品和藥品的入境限制在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這並非憑空產生,而是計算並設定了每人每日2279卡路里的熱量攝入量,並據此確定了能夠入境加沙的食品和藥品的數量。除了封鎖之外,以色列還在最近的戰爭中採取了其他一些策略,例如阻止人們捕魚、炮擊漁船並摧毀農田。到2024年7月,加沙約70%的牲畜均已死亡。
以色列還將其他人道主義組織作為襲擊目標——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已有479名國際援助人員在食品分發中心被殺害。
在這些政策中,最可怕的無疑是針對等待物資的排隊人群的襲擊。其中最可怕的事件是在2024年2月29日發生的所謂的“麵粉大屠殺”——該事件造成超過350名巴勒斯坦人傷亡。
以色列對其將饑餓武器化的做法並不隱瞞。其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使以色列更接近勝利,而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還呼籲將食品、醫療和其他援助的進入,與釋放“被哈馬斯劫持的人質”關聯起來。
在戰爭中利用糧食問題並非新鮮事情,但加沙封鎖與以往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極其殘酷的方式發生,而且是發生在人類對人道主義公約和法律的經驗不斷演變、相關媒體和文獻資料不斷更新之後。自那時以來,從未有任何一個民族遭受過如此長時間的封鎖和饑餓,並遭受“集體懲罰”長達18年之久。
顯然,所有這些都將給加沙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不斷升級的饑荒。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根據2025年5月至9月的數據,三分之一的巴勒斯坦人連續數日沒有食物,47萬巴勒斯坦人正在承受五級饑餓——這是人道主義分類中最高的饑餓等級。聯合國人權報告指出,糧食安全也已成為加沙地帶的一個長期問題,該報告指出,加沙地帶80%的人口依賴人道主義援助。更糟糕的是,加沙地帶依賴以色列控制的過境點進口糧食。
這也造成了人口和健康方面的影響,因為饑荒迫使巴勒斯坦人遷移、尋求庇護,並聚集在偏遠地區或“貧民窟”。這也導致了由糧食短缺、高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引起的疾病蔓延。
“人道主義”行動助長殺戮
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成立於2025年2月,就在幾周前,以色列剛剛全面禁止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地帶。這是特拉維夫重塑加沙地帶人道主義行動,並對其實施直接控制的努力之一,此舉進一步推行了其將糧食作為武器來對付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野心。
基於此,以色列將援助分配與其軍事計畫和政治目標聯繫在一起。以色列可能試圖通過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建立一種長期依賴它並根據它的條件來提供食物的關係,並編造一個虛假敘事,以向世界展現自己是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參與者”,同時削弱國際組織的作用並使之邊緣化。
該組織的做法與以色列的目標之間有著明顯的一致性。這包括將援助分配完全集中在加沙地帶南部,而忽視了大多數人口集中存在的北部和中部饑荒地區。這與以色列通過分化北部和中部人口並將其遷移到南部來實現人口結構調整的目標相吻合。這種做法也與以色列通過“亞西爾·阿布青年黨”建立統治核心的作用相吻合——該組織擁有武裝並且接受過以色列的訓練和軍事協助。有視頻片段顯示,援助物資仍在該黨勢力範圍內被接收,儘管以色列聲稱已停止向其運送物資,這也與以色列要求向這些地區移民的呼籲不謀而合。
人道主義和國際組織拒絕與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合作。聯合國稱該組織正在推行“援助軍事化”,甚至拒絕在其框架內開展工作。國際特赦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世界糧食計畫署等組織譴責了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開展的行動,其中一些組織還對軍事行動與救援行動之間的關聯表示擔憂。

加沙人道主義問題的未來
鑒於局勢不斷惡化,加沙人道主義局勢的未來可能面臨兩條路徑,這也是持續危機的主要表現之一。而這兩條路徑分別是:
糧食封鎖持續,以色列繼續控制糧食和援助分配,以實現其削弱巴勒斯坦人、加速其流離失所至南部等地區的目標,而這些地區正是阿布青年黨等組織活動的區域。以色列可能會試圖加強由這些親以色列團夥統治的地方政府,並支持和武裝他們。這些政策可能會以某種形式延續到當前戰爭結束之後。
打破對加沙的糧食封鎖,允許國際救援組織向加沙提供援助,或者在國際壓力下開闢通往加沙的橋樑。這一方案取決於各國和國際組織能否在戰爭持續期間削弱“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在援助分配上的主導地位。這一方案取決於該基金會能否在達成停火協議或臨時停火的情況下與以色列軍隊一起撤離,甚至取決於以色列能否放棄對援助分配的直接控制,並且不再將以近東救濟工程處為首的國際組織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