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英國 6月28日訊(記者 周家媚 攝影:周家媚、盧少芳)2025年6月28日早上九点,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Guy’s Campus,數百位來自全球各地的華語作家、詩人、評論家與文化推廣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第二屆國際冰心文學獎暨世界華語寫作文化節。活動所在地近鄰碎片大廈與倫敦塔橋,歷史與現代交匯於此,為這場典雅而充滿深意的頒獎典禮增添獨特氛圍。
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不限語言、專注於華語文學傳播與文化對話的國際性獎項。自創立以來,該獎堅持「以愛為核心」的價值理念,鼓勵用筆書寫真情,讓語言超越國界,傳遞共通的人性光芒。本屆文學節特別聚焦「以愛寫作」的冰心精神,邀請到多位獲獎作家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份跨越國界與世代的文字榮光。





重磅嘉賓雲集,文學星光熠熠
本屆盛典吸引了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包括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英國文學評論家與國王學院教授安娜雅·賈哈娜拉·卡比爾(Ananya Jahanara Kabir),以及冰心之女、著名翻譯家與文學傳播者吳青女士。三位嘉賓先後發表演講與對談,為活動注入深刻思想與國際視野。
卡比爾教授致辭:用文學重構世界的邊界
安娜雅·賈哈娜拉·卡比爾(Ananya Jahanara Kabir)是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語文學系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院士。她研究領域涵蓋文化記憶、戰後創傷、跨文化現代性,尤其致力於探討南亞與英語文學之間的張力與對話。
她說:「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的小說讓我們讀到最後一頁還深深被吸引 — 關於空間如何影響命運,情感如何穿越語言連結彼此,這正是文學的偉大。」

古爾納與卡比爾對話:幽默之中透出深意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1948年生於坦尚尼亞桑給巴爾,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非洲裔英國小說家之一。他於1990年代起長期任教於肯特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系,202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在與卡比爾教授的對話中,古爾納幽默地談到作品中「物件」與其背後隱含的情感價值。他指出:「每個不起眼的物件,其實都寄宿著人們不敢言說的創傷與夢想。」


冰心精神對談:文學之愛的回響
活動中特設座談會,由吳青、張抗抗、顧月華與趙麗宏四位嘉賓共話文學與生命的交織。
吳青女士是冰心的女兒,也是知名翻譯家、文學評論人與文化推廣者。她今年已高齡88歲,卻精神矍鑠、氣場十足。她站在講台上未用麥克風,卻以字正腔圓的聲音,娓娓道來冰心對其人生幾個關鍵時刻的提拔與指引,令全場屏息聆聽。她動情地說:「正是這些溫柔堅定的愛與鼓勵,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與寫作者。我深信,愛沒有國界,而用愛寫作,正是延續文學精神的最佳方式。」

作為本屆冰心文學獎金獎得主的三位作家—張抗抗、顧月華與趙麗宏,不僅在華語文學界享有盛譽,也透過各自深情的文字實踐了「用愛寫作」的精神。
張抗抗為中國著名女作家,長年關注女性、歷史與社會議題,其代表作《隱形伴侶》《紅旗譜續篇》等深受讀者喜愛。她回憶:「46年前初見冰心,那雙純淨慈愛的眼神,至今仍溫暖著我。從她19歲寫作到99歲離世,她始終保持一顆對生命與文字的熱情之心,這正是我們應傳承的華語文學精神。」
顧月華則為知名散文與報導文學作家,其文字風格溫潤細膩,擅長以真摯語調描繪人生百態。她分享道:「我每一次搬家,總感覺像從頭開始。但我始終用文字記錄真善美,把愛轉化成光,照亮讀者。希望我的文字如陽光般,溫暖與陪伴所有心靈。」
趙麗宏則是中國當代重要詩人與散文家,兼任文學評論與文化推廣工作多年。他說:「冰心就像一盞燈,默默地將我們聚集在一起。她曾贈我一本親筆簽名的散文集,扉頁上寫著:“說真話,就是好文章。” 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成為我書寫的準則。」

文學傳播中國文化,跨界對話打動英倫
除了來自英國的觀眾與文化學者,本屆活動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與文化工作者齊聚倫敦,展現了華語文學在國際舞台上的持續影響力。現場數十位冰心文學獎獲獎作家涵蓋詩歌、散文、小說、兒童文學等多個文類,他們的文字來自不同地域,卻共同傳遞愛與真理的價值。在頒獎與對談之間,這些作家與觀眾進行了熱烈交流,令本次文學節成為一次跨語言、跨文化的深度對話。
從倫敦出發,用愛寫作的世界回響
這場文化盛典不僅是頒獎,更是一場關於語言、身份與情感的多元對話。冰心精神彷彿一縷光,引導著新一代文學人持續創作——用文字書寫愛與真理,用筆觸連結世界。
如同現場反覆提到的那句話:「寫作要用愛,說真話,就是最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