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網站週二刊發文章,介紹在臺灣,議員罷免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該報指出,自今年二月份以來,臺灣立法院113名議員中,已經有大約五十名議員被罷免請願書瞄準。這場罷免運動的用詞非常激烈,凸顯了臺灣政壇的分歧在日益擴大,尤其是在對待大陸的立場上臺灣兩大政黨的分歧更大。
事情起源於2024年1月舉行的臺灣大選。在此次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了總統大選,但民進黨卻失去了立法院的多數席位。民進黨在立法院獲得了51席,國民黨獲得了52席,國民黨與第三黨聯手,阻撓了賴清德的所有提議。今年1月,國民黨的設置障礙的政策進一步升級。當時,立法院多數黨派大幅削減了政府預算,尤其影響到了國防開支。與此同時,美國卻要求臺北在國防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應對中國加強軍事演習。國民黨指責總統賴清德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加劇了臺灣所面臨的威脅。“臺灣人民必須勇敢”國民黨的批評者們則認為,國民黨不只是讓賴清德的總統任期更加複雜,國民黨的行事方式似乎有利於中國,並阻礙臺灣機構的運作。民進黨的支持者們針對部分國民黨議員發起了憲法允許的罷免請願簽名。在新竹徵集簽名的市民之一、33歲的Rebecca Guo譴責說,“他們是立法院的議員,可是他們卻攻擊法律,攻擊常理。臺灣人民必須勇敢地站出來,並告訴世界,我們是個國家,不是中國的附庸。然而,國民黨的態度,是在幫助中國共產黨損害臺灣人民的利益。”民進黨的高層官員迅速高度評價罷免運動,但總統賴清德本人並沒有表示支持。“一場摧毀行政權力的遊戲”法國世界報指出,民進黨發起的議員罷免行動並沒有讓所有人都信服,包括民進黨自己人:於2009年因腐敗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但因健康原因於2015年獲釋的前總統陳水扁就打破他應有的沉默,表示最好開啟對話。法國世界報表示,儘管臺灣議員在立法院會議上打架鬥毆或互相扔椅子的場面屢見不鮮,但兩派之間的分歧從未如此深重。臺北中央研究院的社會學家Paul Jobin表示,“國民黨正在玩一場摧毀行政權力的遊戲,因此,罷免運動被認為對國家的生命至關重要。”國民黨也發起了罷免立法院議員的行動,國民黨針對民進黨的16名議員發起了罷免運動。但國民黨被指控使用偽造的簽名,甚至使用已故人士的簽名,導致警方採取了突襲和逮捕行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這些針對國民黨的調查與20世紀30年代德國納粹黨的做法相提並論。5月7日,即1945年德國投降紀念日的前夕,朱立倫宣稱,“賴清德針對反對派的所作所為與希特勒如出一轍,”此言一出,立即引發了德國和以色列駐臺灣代表的譴責。國民黨目前威脅要發起罷免總統的運動,不過,國民黨並沒有讓罷免提議通過所必須的三分之二的立法院議員席位。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