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曉輝先生《受聘向陽湖文化研究會顧問感懷》
李城外
聘書一紙見情真,回贈詩行亦足珍。
撈打沉船甘負重,爬梳幹校寧勞辛。
向陽文化誠昭史,名士風流愧望塵。
淦水香江遙聚匯,問渠爭上壩堤新。
20250812
附原玉:
楚雲遙寄禮文珍,薪火相承證夙因。
鋤鍤痕留春水畔,湖光墨染舊時塵。
千星煥鬥輝寰宇,萬卷傳薪慰苦辛。
莫道關河隔江海,雲中雁字續弦新。
注:
1. 首聯 (楚雲遙寄禮文珍,薪火相承證夙因):
“楚雲遙寄”:點明聘書、文集自湖北(古楚地)跨越山水寄達香港(銅鑼灣)。
“禮文珍”:指珍貴的聘書(禮)、李城外專著及明信片(文)。
“薪火相承”:核心意象,既指研究會傳承向陽湖文化之使命,亦暗含曾、李二人因詩歌獎(紫荊花獎)及後續唱和而結下的文緣,仿佛文化薪火自然傳遞。
“證夙因”:點明這份跨越空間的聘書與情誼,印證了彼此在文化傳承道路上早有註定(夙緣)。
2. 頷聯 (鋤鍤痕留春水畔,湖光墨染舊時塵):
“鋤鍤痕”:緊扣向陽湖曾為五七幹校的歷史背景,以農具象徵那段艱辛歲月留下的痕跡。
“春水畔”:指向陽湖畔,亦暗含時間流逝(“湖光未改經年色”)。
“湖光墨染”:描繪如今此地已被文化研究、翰墨書香所浸染(研究會成果:出版、研究、紀念品)。
“舊時塵”:指那段需要被銘記和研究的歷史塵埃。此聯濃縮了歷史記憶與文化再生的意象。
3. 頸聯 (千星煥鬥輝寰宇,萬卷傳薪慰苦辛):
“千星煥鬥”:比喻研究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出版叢書、學術交流、英文著作、紀念封、明信片、創辦期刊等)如同繁星閃耀,照亮學林(“輝寰宇”),極大地提升了鹹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萬卷傳薪”:指研究會出版的系列書籍(如參考資料書系16卷)是傳遞文化火種的重要載體。
“慰苦辛”:既指告慰歷史中人們的艱辛(“書田汗雨證艱辛”),也指慰藉今日研究者(李城外等)“耕耘何惜倍勞辛”的付出。此聯盛讚研究會工作成就及其深遠意義。
4. 尾聯 (莫道關河隔江海,雲中雁字續弦新):
“莫道關河隔江海”:呼應地理距離(湖北鹹寧與香港),但強調精神與文化紐帶可以超越空間阻隔。
“雲中雁字”:巧妙化用曾曉輝原詩“今看雁陣排雲起”及李城外和詩“雁陣喜迎中外客”。雁既是信使(象徵郵來的聘書文集),也喻指志向高遠、行列有序的文化傳承者。
“續弦新”:直扣本人(曾曉輝)詩題《向陽薪火續弦歌》及李城外和詩“弦歌慰藉向陽人”。“續弦”喻指繼承絕學、延續文脈。“新”字點明這份新的聘約與情誼,以及文化傳承生生不息的新篇章。此聯點明主旨:地域無礙情誼,聘書象徵共同投身於傳承事業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