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2025年11月6日訊(記者江坤)中國白酒國際化正迎來全方位加速期。記者從行業一線獲悉,2025中國高品質美酒出口展暨第35屆中國(廣州)國際名酒展覽會圓滿落幕,展會以”中國白酒出海”為核心主題,形成中外酒類產業的深度對話平臺。透過此次展會,清晰展現出中國美酒由單點佈局轉向集體出海的戰略升級,為中國酒業全球化進程注入全新動能。當前白酒企業通過文化融合創新、政策平臺借力、產品標準升級及市場策略優化等多重路徑,持續拓展全球市場版圖,在國際酒飲舞臺上逐步構建起兼具文化特色與市場競爭力的發展格局。

文化融合破局:場景創新啟動國際消費需求

文化輸出成為白酒國際化的核心抓手,企業紛紛探索 “酒文化 + 本地場景” 的融合模式。五糧液,古井貢,口子窖等龍頭企業率先推廣 “中國菜 + 中國酒” 的搭配理念,將白酒消費深度融入國際餐飲場景。在 APEC 等重要國際活動中,五糧液以 “和美” 文化為內核,通過白酒品鑒、文化展示等形式,讓國際友人在飲食體驗中感受中國白酒的文化底蘊,實現品牌價值與文化內涵的同步傳播。
國際合作層面也湧現創新思路。莫爾達瓦駐華大使提出,可將中國白酒與當地知名紅酒搭配設計成文化禮盒,以禮品經濟為切入點推動白酒在當地市場的滲透,這一建議為白酒國際化提供了 “本土適配” 的新視角,也體現了不同酒文化交流互鑒的可能性。
政策平臺加持:自貿紅利拓寬出口通道
政策支持與平臺賦能為白酒出口注入強勁動力。海南自貿港憑藉獨特的政策優勢,成為白酒出口的新興核心通道。隨著 2025 年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自貿港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吸引了大量酒業頭部企業佈局投資。借助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國家級平臺,白酒企業實現 “買全球、賣全球” 的雙向佈局,既引入國際優質資源,又將中國白酒推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區域自貿協定的落地生效更帶來實質性利好。在 RCEP 框架下,四川白酒企業借助經核准出口商制度,可自主出具原產地聲明,大幅提升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統計數據顯示,2024 年前 11 個月,四川白酒出口額同比激增 103.2%,創下近年新高,充分印證了政策紅利對白酒出口的拉動作用。

產品標準升級:合規化與品牌曝光雙輪驅動
面對國際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白酒企業加速推進產品升級與標準對接。為確保產品順利進入海外市場,企業嚴格落實出口備案、申報前監管等全流程管控,主動對標進口國法規標準,在食品安全、標籤規範等方面實現與國際接軌,為白酒出口築牢品質防線。
品牌國際化傳播方面,企業積極借力國際頂級賽事提升曝光度。汾酒、瀘州老窖等企業通過贊助澳網、奧運會等全球影響力賽事,將品牌標識植入國際頂級體育場景,借助賽事的全球傳播力提升中國白酒的國際認知度,推動品牌形象向年輕化、國際化轉型。廣東九江雙蒸等米酒企業圍繞海外華人進行創意個性化行銷,水井坊,西鳳,董酒,洋河也將在2026年啟動海外市場的佈局。我們拭目以待白酒出海的成功之道。

市場策略優化:標準制定與產業集群協同發力
針對國際市場拓展中的共性問題,企業積極呼籲行業協同與政策支持。古井集團等企業提出,應加快制定白酒出口統一標準,規範產品品質、包裝標識等關鍵環節,推動中國白酒參與國際酒飲規則制定,從 “被動適應” 轉向 “主動引領”,提升在全球酒飲市場的話語權。
產業集群建設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山西汾酒等企業依託 “六大世界級烈酒產區” 的產業優勢,通過集群化發展整合產業鏈資源,強化產區品牌影響力,以 “產區背書 + 企業聯動” 的模式抱團出海,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國際市場開拓合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白酒的全球競爭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白酒國際化已進入 “文化賦能、政策加持、產品升級、集群發力” 的新階段。隨著各項舉措的深入推進,中國白酒有望在全球烈酒市場佔據更重要的地位,成為中國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