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上的藝術”光耀萬象 老撾中華總商會十周年慶典喜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絲綢針畫展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3日訊(通訊員李淩、王龍德 )在老撾中華總商會成立十周年,以及中國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一場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針尖上的藝術——楊一信絲綢針畫》精美實物展覽,在萬象湄公河地標酒店隆重揭幕,吸引了來自中國駐老撾大使館、老撾政府官員、老撾當地華人華僑及中資機構等1200餘人的目光。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通過精湛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向來賓們傳遞了中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定理念。

image1.jpg
絲綢針畫代表性傳承人王真和嘉賓們合影

今年恰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周年。老撾中華總商會會長、老撾吉達蓬集團董事長姚賓先生盛情邀請著名華人“絲綢針畫”藝術家楊一信的代表性傳承人王真女士,舉辦了這次意義非凡的藝術展覽。

展覽由楊一信和王真帶領的團隊所創作的四十多幅絲綢針畫組成,它們生動展現了中國綠水青山的壯美畫卷,深情禮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進程,有效促進了中老兩國之間的文明互鑒。

image2.jpg
絲綢針畫:刺繡與攝影的完美融合

“絲綢針畫”是藝術家楊一信將中國傳統刺繡技藝與原創攝影作品相結合,研究開發出的全新刺繡針法。楊一信多年來心懷熱忱,足跡踏遍中國錦繡山河,通過千百次的觀察與億萬次的穿針引線,將滿腔赤誠熔鑄成一幅幅歎為觀止的刺繡藝術珍品。這些作品完美融合了刺繡的細膩與攝影的真實效果。

image3.jpg
藝術詮釋中國故事 傳遞綠色發展信念

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包括“足跡,從梁家河到中南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的中國心”、“走向復興”等,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勾勒出中國的巍巍青山、泱泱綠水,講述了動人的綠色發展故事。

作品不僅重現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夢”的發祥地梁家河的成長和奮鬥歷程,以及帶領人民跨越半個世紀堅定不移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漫長歷史進程,更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做了獨特而動人的藝術詮釋,傳遞了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為美麗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

image4.jpg

“絲綢針畫”在一針一線間流淌的家國情懷與自然詩意,帶給現場觀眾的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有心靈的共鳴。值得一提的是,為增強觀展體驗,楊一信為每幅畫都配上了二維碼,觀眾可以通過掃描,瞭解到每幅畫背後感人的故事和艱辛的創作過程。此次展覽,不僅讓更多人瞭解了《針尖上的藝術——楊一信絲綢針畫》的精湛工藝和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也為老撾中華總商會的十周年慶典增添了一抹亮麗的文化色彩。

image5.jpg
絲綢針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餘村今非昔比》
image6.jpg
絲綢針畫《人民英雄紀念碑》
image7.jpg
絲綢針畫《崢嶸歲月,箭扣長城》
image8.jpg
絲綢針畫《飛流直下三千尺,黃河壺口瀑布》
絲綢針畫《開天闢地,紅船精神》
image10.jpg
絲綢針畫《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三峽之瞿塘峽》
image11.jpg
100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陝北紅軍劉志丹將軍的女兒劉力貞大姐,親筆為楊一信題寫《梁家河——少年習近平成長的搖籃》。
image12.jpg
絲綢針畫《初住窯洞》,這是十五歲的少年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陝北梁家河住過的第一窯洞。
image13.jpg
絲綢針畫創始人楊一信和代表性傳承人在絲綢針畫《喝水不忘開井人》旁合影留念
image14.jpg
絲綢針畫《下黨,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地方》
image15.jpg
絲綢針畫創始人楊一信指導刺繡藝術家們創作絲綢針畫《下黨,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地方》
絲綢針畫《六祖慧能真身舍利》,六祖慧能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南華寺,已經有1300年了。